淮滨论坛

查看: 3118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养生知识

[复制链接]

79

主题

1036

帖子

1346

金币

8级:上校

Rank: 8Rank: 8

注册时间
2017-12-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4-25 14:56:07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

马上注册,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一、艾灸概念
艾灸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,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,人们利用火以后,被火灼伤,发现具有治病、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。
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,北方寒冷,说明灸法的应用,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。
所谓艾灸疗法,是利用艾叶作原料,制成艾绒,在一定的穴位上,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,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,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。
        通气血、扶正祛邪,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。
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产生的,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以艾灸治病就已经很流行了。
灸法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但是,随着考古发现,对艾灸的认识也在不断的修正。

二、艾灸的作用
中医
①温经散寒
“血见热则行,见寒则凝”。
②行气通络
③扶阳固脱
人生赖阳气为根本,得其所则人寿。
④升阳举陷
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,升阳举陷,安胎固经等作用,对卫阳不固亦有效果。
⑤调节阴阳
人体阴阳平衡,则身体健康
⑥回阳救逆
正所谓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。
西医
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,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,提高其免疫效应,增强人体免疫功能。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,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。

三、灸感

1、透热 :艾灸时,灸热从施灸点处的皮肤表面向身体内部穿透,有时候会直达脏器。
2、散热 艾灸时,灸热以灸点为中心,向周围扩散。
3、传热 艾灸时,灸热以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,甚至直达病灶。
4、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,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。
5、表面不热或微热,皮肤下深组织,甚至胸腹腔脏器很热。
6、施灸时,施灸点或者远离灸点的部位产生非热感,如酸,麻,胀,痛,重,冷,痒等感觉。
7、施灸部位产生的热,胀,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,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。

四、晕灸及原因
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。多为轻症,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。引起心脏的输出量减低,血压下降,导致暂时性、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,而发为晕厥。
1.晕灸的原因 (1)体质虚弱,精神过于紧张、饥饿、疲劳,特别是过敏体质 (2)穴位刺激过强(3)体位原因,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。 (4)环境原因:环境和气候因素,如气压低之闷热。
2.晕灸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期。
       先兆期:头部各种不适感,上腹部或全身不适,眼花,耳鸣,心悸,面色苍白,出冷汗,打呵欠等。
       发作期:轻者头晕胸闷。恶心欲呕,肢体发软凉,摇晃不稳,或伴瞬间意识丧失大汗淋漓,面色灰白。
       后期:患者可有显著疲乏,面色苍白,嗜睡及汗出。
3.晕灸的预防方法
       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曾用“无刺大醉,令人气乱;无刺大怒,令有气逆;无刺大劳人,无刺新饱人,无刺大饥人,无刺大渴人,无刺大惊人 (1)心理预防主 (2)生理预防饥饿患者,灸前宜适当进食;过度疲劳者,应令其休息。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,应立即处理。
4.处理方法 (1)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,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。抬高双腿,头部放低(不用枕头),静卧片刻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。 (2)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,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。

五、燙伤怎么办
     如若出现小水泡:很小的水泡不用管它可自行吸收,大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干,再涂抹烫伤膏即可。
     灸伤化脓期间,应避免体力劳动,当灸疮受污染发炎时,可用消炎药膏涂敷在创口并口服抗生素消炎,疮口未愈合时饭菜宜清淡,忌食鱼,虾,螃蟹,鸡,羊肉,辛辣食物等,灸疮不能外透。


来自安卓手机客户端
艾草制成的艾灸调理颈肩腰腿疼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058

金币

12级:上将

Rank: 12Rank: 12Rank: 12

注册时间
2017-2-16
沙发
发表于 2018-4-25 15:24:15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河南开封
能受天磨真好汉,不遭人嫉是庸才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